第11章 隐官(2 / 7)

剑来 烽火戏诸侯 4827 字 6个月前

回答了一句,在战场看谁的马蹄声更大。

**安不置可否,只是再次转移视线,望向曹耕心,说道:“曹侍郎,你来聊一聊并州设道的初步构想,今天正式廷议此事。”

丰神玉朗的曹侍郎走出队伍,在这件事上,根据国师的授意,他与刑部赵繇、兵部吴王城商量最多,既然大伙儿都是当侍郎的,品秩相同,年纪相仿,确实有的聊。按照曹耕心的说法,例如将梧州、俶州在内四个相对疆域较小的州,合并为暂名河湟道的一个“道”,将濠州和庐州这种两个大州合并为一个淮南道。一道主官,皆是二品疆臣,人选只能是由陛下和国师商议圈定,吏部无权过问……曹耕心显然胸有成竹,滔滔不绝,足足讲了将近一个时辰,说得曹侍郎口干舌燥,几次下意识就要去摸腰间并无悬挂的“酒葫芦”。

之后就是由吏部尚书通报今年的察计结果。

刚好借助这场明面上提前结束、事实上提前开启的大骊察计,尽量让昨晚的官场震动,不至于过于明显。当然瞒不住有心人和明眼人,至于官场之外,只管视为是年轻国师和吏部尚书的新官上任三把火,与此同时,大绶朝殷氏的纳贡称臣,也可以分散朝野上下的大部分注意力。这也是为何**安昨夜为何一定要带着齐廷济、崔东山他们走趟大绶京城。

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这位年迈还能接连两次转迁、升官的大骊天官,看似提及了很多值得咀嚼的消息,例如各州在京设置的会馆。但是大殿上所有人都回过味来了,所有的线索,最终都指向了那条当年大骊宋氏倾一国之力打造而出的“齐渡”!

他们终于恍然,当年绣虎是故意不管、任由各方势力大捞油水的。为的就是好让新任国师,齐静春的小师弟,来动刀子?

如此说来,作为大骊计相的户部尚书沐言,在这件事上被陈国师给秋后算账上了,真是是绝无翻身之日了。

谁不知道陈国师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陋巷出身的窑工学徒,获得今天的一切惊艳的、吓人的、无与伦比的“事功”成就,最早在于那位小镇学塾教书先生的青睐和提携?况且这位陈山主是出了名的既念旧且长情,更记仇。诸君若不信,且看正阳山。

今天的朝会,主要就是“廷议”了三件事,接受藩属国大绶殷氏的朝贡,汇报察计结果,大骊朝廷即将推行并州设道。

坐北朝南的皇帝抬了抬视线,望向一路往南的御街景象,宋和以前听先生崔瀺说过,大殿的这张御座,正对着大海之滨的那座老龙城。

落魄山。

在花影峰求道和莺语峰习武的两拨少年少女们,今早分别在老聋儿和郑大风、岑鸳机的带领下,聚集在集灵峰的山门牌坊这边,他们准备登山,终于能够跨过那座山门牌坊了。

人数不少,但是没有任何喧哗,他们俱是眼神炙热,心情激荡不已,抬头望向“落魄山”三个榜书大字。

先前落魄山并不约束他们与家族或是旧师门的书信往来,当然后者也绝不敢在信上随便落笔,内容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检查过的,生怕被大骊谍子抓住把柄,甚至连那信上的抬头、分行都要讲究再讲究,每当提及“落魄山”、“陈山主”之时该如何,作为关门的结尾语如何写,只因为陈山主名字当中有个“安”字,需不需要为尊者讳,便花费了寄信人好些心思,都是学问……只是每当他们询问山中景象如何之类的,少年少女们往往也不知如何答复,毕竟他们连那集灵峰的神道台阶都没跨过一级,更别提去霁色峰祖师堂了。

若说进士及第便是天子门生了,那他们呢?

一个名叫吴尘的活泼少女,没能瞧见好朋友柴芜的身影,有些遗憾。

丁窈丁窕这双同胞姐妹,一个在花影峰修道,一个在莺语峰习武,因为“内斗”一事,导致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