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一十三章 大朝会 下(2 / 3)

公子凶猛 堵上西楼 3048 字 2021-11-25

上走了两步,又道:“先帝与宰相燕云川开创了大虞历史上著名的泰和盛世,诸君啊,既然他们能够做到,那为何朕与你们就不能做到呢?”“所以,这事儿门下中书省就着手拟个细节条陈,由燕北溪亲手主导。”燕北溪心想这国库都快空了,东边还要准备战争,陛下啊,你叫臣如何主导?可他不敢这样说出来啊,他只有上前一步,躬身回道:“臣,燕北溪领旨!”“嗯,现在说说第二件事。”傅小官没有再听皇帝下面说的事,他在想如何才能在这样一个行将就木的国家,将经济给搞上来,从而实现那个理想。增加赋税这当然是绝不可取的,而今虞朝的赋税已经很重,若是再加赋税,只怕会让这虞朝出现更大的问题。想来想去,依然只能从商贸着手。而今四国之间的商贸并不繁荣,与四国之外的诸多小国更是少有接触,这便是闭关锁国,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可是极为不利。要想将商贸发展起来,就要促成民间经济的繁荣,只有民间经济繁荣之后,才能够生产出充足的商品用以商贸。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,而今这时代依然是以农耕为主,生产力极为低下,这便限制了许多劳动力。就像在西山一样,如果不是那几万难民,西山是没可能发展得这么快的。那么解放生产力就是首要的问题。傅一代才出来,今年如果顺利才是傅二代,要提高稻谷产量至少得再等三年,因为谷种需要培育,而西山就算是成功培育出了谷种也远远不够虞朝播种。农耕器械的生产制造西山已经在开始进行,这能够解放出部分的生产力,而要推行到整个虞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一来是接受的问题,二来,主要还是银子的问题。傅小官可没打算平白无故的将那些器械送出去,那么那些贫穷地方的农人显然买不起。这就要那些农人能够赚到一笔银子,这又涉及到地方官员的能力,若是他们能够解放思想,招商引资,商人们是愿意去投资建作坊的。可这又涉及到商人的地位问题,若是他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,这招商引资显然又是空谈。想来想去,这破事还真是个系统工程,无论是朝廷支持的力度,还是地方官员的能力,或者是商人的信心等等,诸多环节缺一不可。难啊!傅小官一声叹息。这事儿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扭转过来的,而现在虞朝最需要的是稳!稳定,稳住,把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弄稳妥,才有办法求其它。陛下今日将这事提到了这样一个高度,倒是给燕宰和岳父大人出了一个难题,且看看他们会如何去应对。瑶县那边的合作得加快速度,燕熙文的思想还没那么守旧,这事儿得给燕熙文去一封信,让这革新从瑶县开始,得出经验之后,再看看时机在全国进行逐步推行。将这事放下,傅小官便听见陛下正在说道:“黄河的治理是个难题,年年治理年年泛滥,这事儿工部水监司就真没办法了吗?毕栋,朕去岁就叫你要想出法子,你且说来给朕听听。”一个小老头儿走了出来,傅小官站在最后面,只能看见那一头略显花白的头发和微微有些佝偻的腰身。“臣毕栋回陛下……臣以为当于旱季加宽河道,只是,这工程极为浩大,所需人力将数以十万计,而户部那边……”毕栋扭过脖子看了看董尚书,又道:“户部那边的意思是,这银子极为紧张,所以,陛下啊,臣也很难!”此间气氛顿时凝重,而傅小官却皱起了眉头,因为毕栋的方法不对。他并没有跳出来指正,而是继续看着,因为这事儿现在显然搞不成。果然,陛下皱起了眉头,看向了董尚书,董康平只能走了出来,躬身行礼道:“回陛下,户部去岁年底已经对今年的诸多事情作下了计划,那条陈臣已经给陛下看过。倘若要再加上黄河治理的开销……毕尚书的预算是六十万两银子,这……臣真的挤不出来。”银子!朕这偌大的国家,怎么就这么缺银子呢?太后的慈宁宫想要修缮已经拖了两年,就连太后正月十四的七十寿辰原本计划开销十万两银子,现在也缩减为三万两。这钱……该从哪里弄来呢?要不把六大门阀的家抄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