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四十六章 计算机语言(2 / 2)

这里边主要功劳,还是周至已经完成的前期工作。

李红江就握着周至的手,热切地道:“要不再多修一个信息工程学位吧?我看肘子你虽然是文科生,但信息技术的基础这么好,多修个学位一点问题都没有的。”

“精力实在是太有限了。”周至只能婉拒李红江的好意:“不过那个文字识别系统我是非常有兴趣的,李教授要是有兴趣,我也可以参与研究。”

“你对编程熟悉不?basic或者pascal。”到现在李开江绝不相信周至会是外行。

“我更熟悉c语言。”周至回忆起当年被代码支配的恐惧。

“c?”李红江感觉自己好像捡到宝了:“那unix呢?”

“unix也还行。”周至问道:“学校这是有新引进的小型机了?可以运行ansi c的那种?”

对于多数人来说,两人的对话好比天书。

计算机语言最基本当然就是直接对芯片操作的指令集,例如最早的打孔纸带,直接就是零和一的组合。

这种语言对计算机来说最直接,但是对人来说最不友好。

于是人们就发明了一套基于芯片的“基本指令集”,这就是汇编语言。

汇编语言同样还是针对芯片,但是至少可以让专业人士读懂这程序是要让机器干什么的了。

但是汇编语言有个问题,那就是无法移植,因为它是针对某一类芯片开发的,换到另一类芯片上,另一类芯片就看不懂。

于是人类又想出一种办法,设计出编译库概念和更高一级的程序,这就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,c语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c语言很难,原因就在于它具备汇编语言简洁高效的特征,因此工作迅速,代码紧凑,可读性比汇编语言好,最关键是容易调试,修改和移植。

程序员只负责写代码,代码写好之后对其进行编译,就能够转化为能让计算机读懂的二进制代码,称为“应用程序”。

针对不同的芯片类型,编译库中有不同的编译方式,可以将c语言编写的程序编译成能够在不同系统上运行的程序。

这就解决了程序的移植问题,让同一个程序,既可以在dos系统里运用,也可以在苹果系统里运用,还可以在unix系统里运用,不用分别编写三套。